无损音乐 
首页 > 无损音乐 > 浏览文章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第一、二交响曲》2008[FLAC+CUE/整轨]

(编辑:jimmy 日期: 2024/5/19 浏览:3 次 )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第一、二交响曲》2008[FLAC+CUE/整轨]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第一、二交响曲》2008[FLAC+CUE/整轨]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第一、二交响曲》2008[FLAC+CUE/整轨]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 - 第一、二交响曲》 2008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rahms - Symphony No.1 & 2
演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Rafael Kubelik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2008
发行公司: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唱片版本:复黑版
唱片编号:B002C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捷克大指挥家库贝里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顶尖之作,也是高保真全音域录音技术初期,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先锋录音。

在库贝里克棒下,维也纳爱乐乐团将自己温柔的一面显露无遗,无论平和或高潮乐段均展示出无比美好的情韵。维也纳苏菲大厅录音,音响平和自然。这张CD时代起即绝版的录音重出江湖,值得珍藏。

===========================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创作一共花了21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43岁。此曲的写作之所以耗时长久,并不是因为他忙于其他作曲工作,而是其态度十分慎重。勃拉姆斯本来就很严谨,在交响曲创作方面更是如此。他立志:要写便写出能和“不朽的九大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作品,以不辱前人风范。所以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

乐曲中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此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第一乐章,近似如歌的行板,快板,奏鸣曲式,c小调,6/8拍子。该乐章情绪的增长和减退都很明显,使用一些主题的对比、交织和变化,以揭示这出独特戏剧的矛盾内容和深刻而多方面的内心体验。

乐章一开始,一段引子缓慢地展示出悲剧性的曲调,预示了整首交响曲的内容。我们看到,定音鼓、低音大管和低音提琴均匀奏出了一系列八分音符的进行,这使用的是乐队最低的低音乐器,音响沉闷;演奏的八分音符均匀进行,使人捉摸不到节奏的变化规律及音高的变化,造成一种无处可依的心理,从而创造出一种阴暗而不祥的背景,这种效果有人认为它是受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敲门声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上,同时出现了两条向相反方向进行的旋津,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上行旋律,木管乐器和中提琴演奏下行旋律:这个音阶式的上行旋律,像是对于希望的寄托,由于打破了6/8节拍的节奏规律,音乐连绵不断,情感表达极为细腻,这是在整个乐章中起作用的基本主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太长的引子中,为满足整个戏剧构思的要求,采用有时在高声部、有时在低声部、有时以复调的形貌出现的旋律处理。在这段引子中还出现过两个动机:第一个是宽音程的大跳,它不同于”级进上行的希望音阶”,平静中的大跳仿佛是一种失落感、后来在乐章中就用它来表现一种绝望的心情;第二个动机是弦乐器齐奏的和弦分解音型,充满了热情,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段引子,旋律只是漂在低沉的背景上,总体色彩效果是一种凶兆的、阴暗的、叹息的、呻吟的和尖声叫喊的感觉。引子渐渐平息,音乐情绪一下出现了转折,一曲悲剧的宏伟序幕刚刚揭开,剧情的发展却将听众引向另一个极端。

呈示部开始,第一小提琴率先奏出第一主题,这个主题由大小调交替组成,它简明朴实,活泼的快板中还采用了大跳进行,音乐情绪充满了一种激奋的热情,青春的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从低沉中脱颖而出的主题,它的出现是爆发性的,旋律发展进行中有万马奔腾的气势,有叫啸和跳跃,也有挑战和鼓动,还有命令,像一幅史诗般战斗场面的画面。过了一会,整个情绪慢慢转向平缓,戏剧性激烈斗争的形象被第二主题所代替,一个短暂的宁静出现了。

这个乐章的展开部是紧凑的,引子中的动机在这里出现了一下,音乐显得有点呆滞,不同于原来的是它却有圣咏的气质,力求柔言絮语般的庄严,而呈示部结尾段那个“铺路架桥”的主题又闯进来了,它似乎成为主人翁。一些对比性形象在这里相互对照,一步步推向强劲的力度,音乐到达高潮,原先在乐章开始时奏出的那个“阴暗而不祥的背景”的因素也来到这里,法国号和小号结合进去演奏,使这一高潮更有气势,它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主要主题和《英雄》交响曲中的一个展开部的高潮有点相象。

再现部的音乐基本上是依照原呈示部的素材使用顺序而作成,尾声中再次浮现出引子的动机,在温柔起伏的音乐浪潮中,第一主题最后一次露面,但不完整,它的进行被猝然中断,表示无休无止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弦乐器组最后一个拨弦音把第一乐章带入寂静,音乐结束在悄然之中。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E大调,3/4拍子,带有类似第一乐章的寂寥阴暗的悲剧色彩。但它并不流于感伤,反而给人以高雅、与众不同的脱俗之感。它相当于一首抒情诗,听起来格外温暖和诚挚,使人想到平静的大自然景色,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悠然的休息,明净的回忆、然而有些伤感,创作感受可能直接来自对“光明之谷”——克拉拉的别墅环境的体验以及受当时一些令人伤感的事发生的影响,当然,听过音乐,会使人想到贝多芬对生活的体验,一种静观中产生的梦幻和沉思的心境:不管是痛苦还是甜蜜,是悲伤还是喜悦,是安宁还是兴奋、都渗透了一种失意和抑郁的成分。这些与第一乐章浪潮起伏的发展有鲜明的对比。

音乐一开始,就由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旋律极其接近抒情诗朗诵,由于结构不是连绵不断的大篇幅的进行,而是两小节一停,并且停在弱拍,这样很具有语调特点,听起来很是含蓄,好似透过泪珠的笑容,这是一支美妙的旋律。

在第一主题抒情结束后,双簧管便接着孤独地奏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支旋律的大部分,有三短一长(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特点)的节奏连续反复,显然与命运题材有关,但进行是音阶式的,而且老是在三四个音内环绕,造成一种美丽可亲但同样悲切感人的效果,这是勃拉姆斯在诉说一个受折磨的心灵的深沉悲叹。
为了突出“孤独”的情调,勃拉姆斯在处理抒情性主题时.总是让某件乐器在没有其它伴奏背景的情况下演奏,这在传统配器中少见,但这样可以很好地突出个别乐器的纯净音色。第二主题开始的陈述是这样,后来再现时虽然结合了一支法国号和独奏小提琴,但也有类似的效果。这一乐章中,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用得较多,它们时而相互支持和渲染,时而用作音色的对比,表现酸甜苦辣的滋味交互混合,如痴如醉,心情极端繁复。当然,也出现过热情的乐句和流畅的新主题片段,弦乐器的跳跃乐句造成音乐推向前进的动力,似乎提醒主人赶快脱离梦境,双簧管还演奏起较为直观的呼唤式旋律,即一个长音加紧接着的急促进行,这是第三乐章的基本主题的预示。

第三乐章,温雅而略快的快板,降A大调,2/4拍子。根据贝多芬以来的传统,一般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都是活泼的诙谐曲,而勃拉姆斯却不采用此种手法,并且避免袭用古老而传统的小步舞曲,自创新风格写成了典雅的乐曲。在本乐章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勃拉姆斯那淳朴心灵的寄托所在,然而旋律间同样荡漾着淡逸的寂寞感。

本乐章用复三段的形式写成,这已经是较大的曲式结构了,但还是它相当于一首小型的间奏曲。这一乐章仍然采用类似前一乐章的抒情性手法,音乐有清淡、忧郁之情,而偶尔也有接近幽默的曲调。

单簧管在去掉了低音大管和定音鼓的情况下,清新透明地奏出第一主题,这里充分发挥单簧管音色柔美的特点,使音乐进行秀丽、典雅,充满着维也纳生活气息,具有舞蹈音乐风格。作曲家对这一主题作了反复陈述的处理,在主题反复之间、有一段诙谐性的穿插,很接近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点,这一穿插段虽然不算长,但它对音乐的节奏和样式的变换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乐章当中有一段以木管乐器同弦乐器欢快的对答的进行受贝多芬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木管乐器演奏的旋律线条上,开始进行明显有贝多芬的“命运”主题的痕迹,而接在后面的旋律在线条上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主题的影子。不过这段进行给人是一种轻松的感觉。

最后,开头一段的音乐再次出现,但那段接近匈牙利民间音乐特点的穿插段被省略了,这是为了使作品简炼而采用的作曲手段,它有利于突出对主要主题的回顾。

第四乐章,缓板-稍快的行板-不过分但辉煌的快板-甚快板,奏鸣曲式,C大调,4/4拍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乐章。一方面,由于前两个乐章远离慌乱、不安和斗争的形象,只是一种安静、平和的诉说,特别需要在它们的后面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它需要重提第一乐章的事情,作为发展,它必须超过第一乐章的分量;还有,它作为终曲要对整首交响曲有一个彻底的总结,这个总结必须尽可能的精彩。所以,从长度来看,这个乐章几乎占了全曲的二分之一,它就是整首交响曲最有力和戏剧性的中心。作曲家在对这首终曲的处理时,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传统,一些音乐构思和形象的形成,或多或少地以贝多芬的“从黑暗到光明”的发展原则为依据。

乐章开始,手法类似第一乐章,也从一段引子开始,这段引子似有山穷水尽的感觉,绝望产生了,乐队在恸哭,先是低低的、遥远的,然后一步步明晰,一步步扩大,一步步靠近,全部弦乐组一阵神秘的拨奏,定音鼓轰轰作响尤于波涛起伏。接着,一支法国号在小提琴的颤音背景上和蔼地奏出一个动人的旋律,好一派田园景象,随后长笛立即重复演奏,赋予大地一片冰冷的银色世界。据说这是勃拉姆斯在阿尔卑斯山听来的曲调,难怪听了它会感到春意盎然,这是光明出现的信息,像胜利的曙光。接下来,大管和长号奏出一个圣咏旋律,使音乐总的情绪一时变成更加平静、安宁。这样的引子为进入乐章主要部分那种辉煌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弦乐器终于“歌唱”起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在C大调中显得十分纯朴,没有一个变化音,节奏平和,好一首道地的阿尔卑斯山曲调!简直让人感到心醉。它在句法结构上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那首“自由的颂歌”;它堂皇、雄伟,语调适中,不像贝多芬那首“颂歌”那样接近于呐喊,不过,我们还是能从音乐中感受到贝多芬巨人般的步伐:勃拉姆斯为什么在这首交响曲中大量运用了类似贝多芬所用过的东西呢?如果单从受到贝多芬的影响这方面看是不足取的,应该看到,勃拉姆斯有意识地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都接近于贝多芬,目的在于象征意义,在于表现人类友爱和光明战胜黑暗。从发展的眼光看,这支令人感到温暖的阳光和鼓舞的力量的旋律,正好与引子形成对比,它彻底洗刷了引子中的绝望和不安,然而,是通过暴风雨般的斗争来完成这一使命的!

第一主题加快了戏剧性的发展,在它几次反复后,音乐又对引子的法国号略微回顾,接着还是用小提琴乐器声部,它轻盈地演奏出了第二主题。然而,这优美的第二主题却受到另一个低音旋律的不断推进,这个低音旋律是动机反复形成的,组成动机的是四个下行的音,一拍一个,像是前进的步伐,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呈示部两个主题的使命完成后,音乐却不像传统那样进入展开部,而是直接到了再现部,展开部被省略了,所以展开部的手法统统被留到了再现部使用。

再现部,一首宏伟的欢乐颂歌奏响了,开始,弦乐器以火一般的热情,奏出了“阿尔卑斯山曲调”。在音乐发展过程中,这个主题被作了多方的变化,勃拉姆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条理性,驾驭着这匹音乐战马一步步冲向高潮,当音乐到达结尾时,乐队中的铜管英勇地冒出头来,顿时,雄浑嘹亮的音响充实了全部乐队,戏剧发展到了极端!最后,这部C小调的交响曲使用了C大调强有力的主和弦作为结束,大三和弦那光明的音响,表现了胜利和凯旋的气氛。生活,得到了大喜若狂的赞颂。

=============================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完成于1877年夏天。此曲完全不受《第一交响曲》的影响,基本上排除了紧张、严峻的悲剧性,抛开了热情而激昂的音调和阴暗而不安的色彩的结合手法,也就是说,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第一乐章是一个奏鸣曲式的快板(Allegro nontroppo)乐章。整个乐章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有人形象地喻其为美妙的“落日余辉”,由此可以想象音乐中灿烂又不失温和、明朗又不失抒情的情绪。

音乐从低音开始,由低音弦乐器柔弱地哼鸣,这只是个背景,旋律进行由四个音组成的动机不断反复而成,不一会,法国号和木管乐器在低音背景的基础上先后奏起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很具幻想意味,它十分美丽,接近于慢圆舞曲的速度,风格上属于维也纳典雅的舞曲风格,可见勃拉姆斯对维也纳圆舞曲感受的根底,像这样用三拍子写成的第一乐章,在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交响曲创作中很难看到,因此,这个主题在奠定整个作品的田园诗特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局限性。由于这个主题素材缺少戏剧性的紧张度,也不具有内在的冲突基础,不适合构筑起庞大的交响曲第一乐章,勃拉姆斯则在主题发展上作了很大的努力,涉及了多方面的可能性,甚至在旋律发展中包容了乐章开始时低音的背景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勃拉姆斯的大型交响乐第一和第四乐章常常比原来设想的要长,因为通过推敲加工,使形式在各方面都扩张了,这就使得乐章内的空间变大起来,需要人为地使这样大的空间里内容得到丰富,勃拉姆斯就采用了最复杂的、真正天才的对位写作法和最丰富的变奏手法,而他贯用的就是在低音背景的固定进行上配置另一个对位旋律,交响曲的第一主题的处埋就从这个对位旋律中去寻找乐思,这样创作出的音乐无疑是很具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第一乐章的思想情绪内容的紧张度,但缺乏浪漫主义那种新鲜感和灵感的直接性。

第二主题情绪忧郁,充满浪漫主义诗意,其温柔和瞑想的表达,俨然如舒伯特转世,音乐填补了第一主题所缺乏的情调内容。这个主题采用大提琴在上和中提琴在下的声部安排,两个旋律线条并行(音乐专业语统称和声式旋律),大提琴的热情和中提琴的忧郁合在一起,具有精致的色彩层次,又产生特别的色彩效果,就像是一段表现吉卜赛双人舞的场面的音乐。接着,出现了一段刚勇有力的穿插,不时还传出了狂暴的叫喊,如果说前面的“和声式旋律”具有女性特点的话,那么这段穿插则具有男性的特点。穿插过后,第二主题再次出现,不过,是在长笛的三连音背景上出现的,由于是在大调上,相对前面出现在小调时的情况而言,这时则有一种明朗、和谐的安全感。

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但不是戏剧性的展开,主要因素在平稳的进行中被大量的重复,大有一种如歌的风貌。
到了再现部一开始处,第一主题却不见了,几经发展,第一主题保留到整个乐章最精彩的一刻才出现,这时候,已到达尾声阶段,音乐速度已经减缓。尾声是从勃拉姆斯最为喜爱的法国号开始的,它在弦乐器组的衬托下,宛如富有诗意和特别动人的独白(很接近朗诵),最后几个小节几乎是深沉的安宁和寂静,一切又回归到大自然。

第二乐章,充分展示了勃拉姆斯卓越的复调思维才能,音乐表现了沉思、壮美的、严峻的情绪。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大管的对位演奏开始:由于是两种不同乐器——弦乐和木管的结合,融合性到底比相同乐器结合时差些,但这样一来却加强了两个声部的对比,突出了各自的音乐形象,使总体音乐形象丰富多彩。接在这一主题之后,法国号、双簧管和长笛引进了一个由新动机构成的赋格段,也是复调手法!使用的都是木管音色(法国号虽为铜管乐器,但常常作为木管乐器使用),表现的是郁郁不欢的神态。

第二主题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出现了,它与前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音乐发展更具动力。

第三主题出现时,上面声部由音符时值中庸的进行构成,下面声部则以流畅的十六分音运动,从而加强了第二乐章紧张的戏剧性激情,使音乐在具有动力的同时也颇具复杂性。

整个第二乐章属于柔板乐章,它是勃拉姆斯崇高的哲学抒情诗中最独特的篇章,大量的复调手法突出了哲理性,复调运用中的多个声部同时进行,也更好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多绪性,而这些又是建立在明朗而欢快的基调上,这些完全不亚于布鲁克纳交响曲中著名的慢板乐章,甚至在表现手法上比之更简炼、紧凑,是一部世间少有的杰作。

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写成,因其中穿插进两个乐段,因此又有点接近于回旋曲式。这个乐章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它十分骄媚优雅,那奇特的节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舞蹈的形象,或者说维也纳慢速度的连德勒舞曲(阿尔卑斯山民间对舞,舞伴面对面,女伴双手搭在男伴肩上,男伴双手扶住女伴的腰,等等。)或圆舞曲。

第一主题一开始就在双簧管上明晰地奏出,背景有大提琴拨弦节奏以及单簧管和大管和声进行。这是一支朴素、典雅而有点伤感的旋律:这个三拍子的第一主题,风格上再现了古老的维也纳魅力,它同作者的《C大调小夜曲》中的小步舞曲也很相象。乐章的第一个“中段”,是从第一主题发展出来的,但在节拍上改变了,速度骤然加快,即使是音符的时值上也是由原来的四分音符变成了八分音符,还带有跳音,就像是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那些小精灵翩翩起舞的形象。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中段,仍属于第一主题的范围,等到新闯入进来一个新的素材的时候,乐章才进入真正的中段,而此时节拍又有所变换了,可以听出它是典型的匈牙利吉卜赛的音调,我们甚至可从中看到欢呼雀跃的舞蹈场面。
在音乐将近结束的时候,第一主题不断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游弋,从而带来了明与暗、乐与悲的色彩。这个乐章,属于一种默默的欢乐,轻微的伤感与激奋的热情的结合,感情十分微妙。

第四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这是勃拉姆斯得意之作,它形象地再现了民间节日欢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一首充满坚毅力量和热情欢乐的终曲。在这个乐章里,勃拉姆斯集古典大师风采为一体,使音乐有海顿那样的活泼而有生气,也有莫扎特那样的温柔而多情善感,还有贝多芬那种刚勇而精力充沛的精神。

第一主题开始由弦乐器奏出,力度轻微而具有叙述性:主题具有内在的活力,特别在它以强力度重复出现的时候,巨大的鸣响显示出明朗、光辉的形象,就此奠定了整个乐章的欢乐气氛。从这个主题的音乐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堂皇的大厦正在建立。

第二主题步调宽广,有点带有诉说性质,一拍一个四分音符而具有进行曲风格,音乐由较低的位置慢慢向上发展,表现出一种期望可以实现的满足感。这样的情绪,可能因为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交响曲时正处于潇洒阶段的原故。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作为主要展开素材,通过各个层次的对比、切分节奏强调出强有力的和弦、雄健的管乐台奏,音乐在急速中行进,贴切地表现出一个嘴焊的欢乐庆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游乐场面,一个人山人海的狂欢节日场面。当音乐进行快到再现部时,一个静态的田园风光跳入我们的眼幕,音乐的这个插段像是故意给听众一个呼吸的机会。

随着欢声再起,音乐进入了再现部,并且在尾声中再次形成了一个新的顶点,到达了欢喜若狂的程度,使全曲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结束,这也是给第二交响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也在听众的心中深深的植入了美妙的感受,一种永不忘怀井会随时升华的感受!

专辑曲目:
01. No.1 in c minor op.68 - 1. Un pocosostenuto-Allegro   [0:14:00.65]
02. - 2. Andante sostenuto   [0:09:03.15]
03. - 3.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0:04:23.34]
04. - 4. Final,Piu Andante-Allegro non troppo,ma conbrio   [0:16:50.13]
05. No.2 in D major op.73 - 1. Allegro nontroppo   [0:13:55.55]
06. - 2. Adagio non troppo   [0:08:49.40]
07. - 3. Allegretto grazioso   [0:04:34.69]
08. - 4. Allegro con sprito   [0:08:37.13]


下载地址:

【原典黑胶】库贝里克《勃拉姆斯 - 第一、二交响曲》 2008[FLAC+CUE整轨].zip: https://url27.ctfile.com/f/9388027-552912160-9cacb3 (访问密码:559675)

 纯音乐
 https://n802.com/d/9388027-30247851-00a191
(访问密码:559675)

试音发烧碟
https://u9388027.pipipan.com/dir/9388027-29424388-d42865/


上一篇:【原典黑胶系列】安塞美《芭蕾舞晚会》2CD.2008[FLAC+CUE/整轨]
下一篇:【原典黑胶】沃尔夫《马斯耐、夏旁迪埃-管弦乐作品》2008[FLAC+CUE/整轨]
一句话新闻
Windows上运行安卓你用过了吗
在去年的5月23日,借助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Intel Celadon两项技术的驱动,Intel为PC用户带来了Android On Windows(AOW)平台,并携手国内软件公司腾讯共同推出了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将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进行了融合,PC的使用体验随即被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友情链接:杰晶网络 DDR爱好者之家 南强小屋 黑松山资源网 白云城资源网